导读小米4手机怎么样?相信这是很多米粉们都很想知道的问题吧,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小米4硬件技术全面评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屏幕工艺保守 亮点不大从收集的信息来看,小米4应该还是采用Sharp的CG... 小米4手机怎么样?相信这是很多米粉们都很想知道的问题吧,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小米4硬件技术全面评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屏幕工艺保守 亮点不大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小米4应该还是采用Sharp的CG-Silicon TFT(Continuous Grain-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液晶屏,依旧是 12只白光LED组成背光模组。 全贴合技术对比 按照小米的一贯工艺,以及雷布斯在发布会上没有怎么讲液晶方面的突破,那小米4应该还是采用了G+G结构电容触摸屏,OGS全贴合工艺。OGS贴合是很传统和保守的工艺,没有什么可说的,但看看iPhone5和Lumia 920已经采用In-Cell技术,小米还是需要拍马快追啊。
屏幕是电量消耗大户 小米4的液晶采用MIPI接口,按照1080 x 1920 x 60Hz的带宽和速度要求,估计需要用到4对Lane(差分时钟通道)。目前,主流手机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成为手机耗电量的消耗大户,通过评测我们知道: 能效比是绝对弱项 在手机界,能效比这个常识是厂商都不愿意宣传的。液晶分辨率越高,对应的CPU负载就越高,需要维持显示的内存就越大,消耗的电能就越多,而屏幕尺寸增大带给电池增大的空间并不足以弥补增长的电能消耗,总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正面工作时热像(左为小米4,右为iPhone5) 核心技术有较大差距 接下来我们进行简单的解析。对比iPhone,Retina技术的引进就是解决分辨率和CPU负载之间平衡关系的,也可以说是解决高分辨率和耗电量平衡关系。Retina技术是摩托罗拉发明的,最初用于Moto Aura(就是那个具备圆形液晶,可以180度打开的手机),但是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苹果的产品上了。 简单的说,Retina技术类似于一种数字倍频,也就是把实际100x100分辨率的图片倍频成400x400的图片显示到液晶上面。这样做可以保证图像看起来没有颗粒感,但实际需要维持显示的内存少,而且需要传输图像的带宽也低,CPU负载也就低,这一系列的省最终反映到使用者手上就是省电。 对于手机,虽然我们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归根结底是通信产品,面子功夫固然重要,但不能丢掉本源去舍本逐利,我们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也同样应该追求更长的待机时间,这是科技行业的责任,不能够简单粗暴地解决。小米4只是一款平凡的主流高通系手机。 电池用料很厚道 小米4的电池是SONY提供的新型锂电池,标称最少3080mAh电量,额定电压3.8V,最高电压4.35V。这跟普通3.7V的锂电池相比是有优势的,这意味着同样的体积可以有更大的容量,不要小看高出的0.15V电压,这可能足以让手机多待机1个小时。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这是一大进步,而且SONY电芯的品质也的确不错,这一点上小米还是很厚道的。 充电功能表现优异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恒流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能维持一直在1.5A左右, 25分钟后系统电量指示已经充电50%,这段时间是关机充电,通过热像仪观测,除了PM8941以及外围的功率器件的温度在39度左右,其它部件包括充电器、电池都没有明显的温升。
实测充电数据存疑点 然而,从测量的情况来看,小米4在充电上实测的数据也的确让人费解。首先普及一个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以及容量和充电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电池的寿命,电池充电一般按照0.1C的电流大小来进行,C的意思是电池的额定工作电流,比如1000mAh的电池,充电电流应为100mA,那小米4的电池是3080mAh的,充电电流应该是300mA,充满需要10~12个小时。显然,0.1C的充电速度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出现了0.2C的快速充电模式,可以在5~6小时内充满。
电量监测粗略再曝技术弱项 在对小米4主板的拆解分析中,我们没有找到库仑计的影子,而小米一直在电池上面也没有过太大创新和突破,之前小米3的电池拆解中也没有发现过库仑计(库仑计是一种基于电量的专用积分电路,通过变化的电压和对流过电流的监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进出电池的电量),小米的电池电量监测还是基于对电压的探测。 对于锂电池,由于充放电都不是线性的,同样是3.5V,可能剩余30%也可能是20%,所以按电压来估计电量还是很粗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感觉iPhone的电量指示只有1%时还能放心地接打一个一两分钟的电话,而小米的电量指示只有1%时就只能眼看着系统自动关机了。 小米4音质:低频优秀中高频鸡肋
做工扎实保证信号传输 最近风头最盛的手机莫过于刚刚发布的小米4了,尽管宣传词招来了各式各样的吐槽,但的确吸引了无数眼球,应当说效果不错。我试用的这台样机是黑色版本,拿到手第一件事便是对外观和做工的全方位观察。这里暂不讨论304不锈钢材料的价值和档次,单就金属边框加工水准和屏幕的装配工艺来看,算得上非常精细,手感也很扎实。值得肯定的是,小米4的耳机插孔用料和适配度不错,插头连接非常稳固,可以保证音频信号的良好传输。 内置入门均衡器发掘耳机潜能 我的评测重点是声音表现,但是小米4在官方宣传上并未在这方面有所突出,或者说没有把音质表现作为一个卖点。当耳机首次插入后,屏幕上会跳出关于耳机设置的两条通知,一个是自定义耳机按键,一个是设置耳机类型。这是个很人性化的设计,旨在提醒用户更充分地发挥耳机的功能。 自定义按键功能便于操控,在此不必细说,值得研究的是设置耳机类型也就是小米的“米音”功能。在设置菜单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用的耳机选择相应项目,以获得更好的音效,特别是使用小米耳机的用户——内置的选项中有3个专属小米。此外,用户还可以对内置均衡器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不过这个均衡器只有7个频点可以调整,属于入门级。 尝试了一下不同选项下耳机的表现,声音的变化相当明显,但是究竟哪一个设置更适合自己的耳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对比试听才能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探察小米4的声音表现,我决定暂时关闭米音功能。 低频表现是亮点远胜MTK 8核机 小米4的最大亮点在于低频表现,与我手头的IPhone 5相比非常接近,虽然直觉上推力似乎稍小一点点,但是低频的量感和强劲的程度很相似。与配置价位相似的1加手机对比,小米4的低频更有力,远胜千元价位的MTK 8核机。这样的声音风格非常适合演绎流行、摇滚、重金属之类的音乐。 中高频略显鸡肋不如一加手机 相比之下,小米4的中高频表现不够出彩,人声表现中性,有砂石感。高频解析力一般,在播放小提琴的时候尤为明显,音符被打磨得过于光滑,擦弦的细节(也就是发烧友常说的松香味)表现不足,这方面要比一加手机逊色一筹。而音场和空间感的表现不过不失,算是合格水平。 总结:小米4音质80分(满分100) 总体而言,小米4的音质可以打80分,低频的出色表现使得它更适合演绎比较现代的音乐类型,但是搭配上需要注意,避免低频过多的“轰头”型耳机。此外,“米音”值得深入研究,从行业内趋势来看,利用软件的算法补偿中低价位耳机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是个有效的方法,近来逐渐被各个厂家重视,在合理调整的基础上,不仅方便且能快速见效。 |
温馨提示:喜欢本站的话,请收藏一下本站!